景点 > 北京景点 > 北京景点 > 东城区景点
天坛神厨分为南北两处。南神厨位于圜丘坛东侧,北神厨位于祈年殿东侧。南神厨坐北朝南,是为了在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坛所需的牛、羊、猪等祭品而设立,主要在供给皇帝祭天时使用。
天坛长廊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祈谷坛东侧,呈曲尺形,连缀着祈谷坛东砖门与神厨院及宰牲亭。明清时期,长廊是运送祭祀供品的通道。古代仪礼规定,宰牲房应距祭坛二百步以外,为了使供品不被雨雪风沙所污,因而建有这座长廊。
天坛公园有南北两座宰牲亭,分别位于圜丘坛东侧和祈谷坛东侧。位于圜丘坛东侧的叫南宰牲亭。南宰牲亭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坐北朝南,为一重檐歇山顶的三开间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
天坛公园燔(fán)柴炉为圆形,用绿琉璃砖砌筑而成,东、西、南三面各有台阶九级,人可以由此登上炉顶。祭天大典开始时,首先,将一只剖开挖除内脏并洗净的牛犊置于燔柴炉上,掌燎官点燃燔柴炉,以通达天神。
祭天是向天恭敬跪拜,贡献钱财食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向神供奉的方法曾经也是多种多样,但出发点都在于要使人想象中的神收到这些礼物,这样人们就可以放心地得到神的宽宥或恩赐。
圜丘坛西南设有望灯杆三座,高九丈,杆身明代时为蓝色底,红火焰金色龙。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改朱红漆,不绘图画,顶部仍为金色。举行祭天大典时,望灯杆上要悬挂直径6尺、高8尺的大灯笼,灯笼内竖立5只点燃的蜡烛,以警示全坛庄重严肃。
天坛圜丘台是明朝嘉靖年间建立的一个三层露天圆台,别名祭天台,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明代时圜丘台是一座蓝色琉璃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坛面、栏板、栏柱均更换成北京房山特产的“艾叶青”石。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建于1751年,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正月祈谷的场所。1889年,祈年殿毁于雷火,数年后又按原样重建。
在整个北京城里,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南有天坛祭天,北有地坛祭地,其中要数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天坛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天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一直被视为与天神交流最近的地方。
天坛公园棂星门是中国古代祭坛围墙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造而成。一座棂星门由三个石门组成,但是三个石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中间的最大,东面的次之,西面的最小。
天坛公园具服台是古代皇帝更衣祭天的地方。它位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的石台,围有汉白玉石栏板。每逢祭祀大典,官员们都会先在平台上用黄云缎支搭起一个方形幄帐,俗称小金殿。
天坛公园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即祈谷坛的正门,祈谷坛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它包括祈年门、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神厨、宰牲亭等一系列建筑。
牧羊游 | 景点
牧羊游是一家在线旅游信息内容网站,提供全国及境外旅游景点信息及旅游攻略信息。
Copyright©2024, ahua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533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