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西栅
乌镇西栅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它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1919年的那次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 ,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 ,庄重中透着秀逸。
乌镇西栅咸宁桥位于西大街中段,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北通西栅大街,南连秀水廊,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全长18米,桥面宽1.6米,净跨16米。它原来是一座木桥,后来改建为石桥,初建与改建日期因年代久远都无从查考了。
乌镇西栅福安桥位于西大街的东段,横跨西市河,南与叙昌酱园相连,北与通安客栈相接。它是一座单孔圆拱石桥,初建年代已经无从查考。据当地方志记载,清朝道光年间重修,桥全长16.4米,净跨8.8米,桥面宽3.2米。
乌镇西栅月老庙位于游览车通道中段路边,外表很不起眼,没有宏大的场地和幽深殿堂,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庙建筑,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
乌镇西栅水上戏台得名于它是建筑于水上的,规模与精美程度在国内也属罕见。从结构上来说,表演台的两边是相通的,便于走台换场;而观众席分上下两层,中间是宽敞的散席,是给普通戏迷看戏的地方;两边则是阁楼,相当于现在的包厢,大多是有钱人包下的。
清朝康熙年间,一户姓盛的江苏富商,在吞并乌镇原有的3家染坊后,为了不影响当地河里的水质,从作坊里开挖了一条小河,把染坊的废水引入外河。在河上建立的一座以自己姓氏的石平桥,这座桥就是盛家桥。
草木本色染坊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
茅盾陵园设置在乌镇西栅灵水居内,临水依丘,墓地建造在东侧的山坡上,是西大街的最高点,居高而望,视野十分开阔,一揽先生早年生活时代原汁原味的街景,完美地展示出一种景观和人文相协调的古镇文化
在雨读桥的北面隔河相望的有一座三孔石平桥,叫晴耕桥,与雨读桥遥相呼应,合起来就是晴耕雨读。乌镇文化底蕴丰厚绵长,历史上的乌镇,乡里办学风气十分浓郁,一些农家子弟晴天在田间耕作,到了雨天就聚集在这座桥上读书,所以有“晴耕度生涯、雨读伴寒窗”的说法。
西栅江浙分府是乌镇历史上一个行政衙门,这里面有公堂等全套的官府建筑。江浙分府自明朝嘉靖间设立,至民国初撤销,几经波折,地址也换了几次,历时三百七十余年。
牧羊游 | 景点
牧羊游是一家在线旅游信息内容网站,提供全国及境外旅游景点信息及旅游攻略信息。
Copyright©2024, ahua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533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