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黄鹤楼《崔颢题诗图》浮雕位于主楼和南楼之间,与搁笔亭相对,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它被称为诗碑,又被称为题诗图。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
黄鹤楼百松园位于蛇山北坡西端,这里占地270平方米,于1985年底动工,1986年建成。初建时,将杂树杂木全部清除,从周围各县各区组织调运适于蛇山生长,并且有观赏价值的大型松木马尾松、湿地松等100余棵移栽此园,当年即见成效,所植松木全部存活。
黄鹤楼石照亭古时候叫做石镜亭。位于公园北区。亭始建于宋代。据史志记载,北宋初年黄鹤楼西下临崖处有块石色苍涩的巨石,明亮如镜,光澈鉴人,每逢夕阳斜射,便炯然发光,名叫石照。
诗碑廊位于黄鹤楼东南210米处,环绕景区的鹅池四周,碑刻的内容是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其中也包含有部分当代诗作。
黄鹤楼紫竹苑位于蛇山南坡,东近诗碑曲廊,西临跨鹤亭。紫竹苑是1988年利用原旧房改建的一座仿古建筑,是传统的四合院结构,占地面积l410平方米,其中:天井280平方米,内走廊9l平方米,正房内圈430平方米,正房外圈570平方米,门庭41平方米。黑瓦白墙,具有明、清建筑的风格。
黄鹤楼奇石馆建于1990年,原称文苑,是书画、工艺品展览场所。1997年,公园将文苑辟为奇石馆,于1998年就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分为室内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室内展出奇石262块,室外有奇石35方,它们分别来自全国各个省市。
黄鹤楼跨鹤亭的亭名取自跨鹤之仙的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
黄鹤楼搁笔亭的名字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话说崔颢从边地归来游武昌时,在黄鹤楼上写下了七律《黄鹤楼》。此诗开头从楼名着笔,于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的背景上,一下子烘托出天长地久、世事苍茫之感,同时流露出他对古人成仙得道的羡慕和自己事业无成的失落。
黄鹤楼吕仙洞又名吕公洞,依据传说中吕洞宾的故事而建。位于黄鹤楼东北脚下73米、白云阁以西206米处。据了解,吕仙就是吕岩,字洞宾。在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两次考举人不中,心灰意冷以后选择浪迹江湖,求仙访道,后来遇见钟离权,被授予丹诀,隐居在终南山修道,因为他曾到各地游历。
黄鹤楼景区南楼古时候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等别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在的南楼是1985年重建的,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6根圆柱,轩敞明洁。
牧羊游 | 景点
牧羊游是一家在线旅游信息内容网站,提供全国及境外旅游景点信息及旅游攻略信息。
Copyright©2024, ahua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533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