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始建于宋元丰年间,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也是中国重点寺院,历代全山方丈均住在这里,和法雨寺、慧济寺并称三大寺。
普济禅寺是整个普陀山上香火最旺、面积最大的寺庙,寺内古色古香,绿树掩映,环境非常不错。又因为这里地处普陀山的交通要道,尤其是在节假日,常常被四面八方来的信众、游客挤得水泄不通。
进入寺院首先会经过一个一座四柱三门的牌坊,高近20米,柱上雕刻的云纹与石葫芦非常精致。旁边有一座石碑,上面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以前官吏来到这里,文官就要下轿,武官就要下马,以示对观音大士的崇敬,显现佛国的庄严氛围。
走过石牌坊就是御碑亭,上盖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它位于普济寺正山门前,建于雍正9年(公元1731年),里面竖着一块汉白玉玉碑,高3米,宽1.5米,碑顶刻有蟠龙,这是普陀山现存碑石中制作规格最高,石质最好的一块。这块碑刻于雍正12年,即公元1734年,碑文详载当年本山兴修情况,书法精妙,石刻完美,可谓“双绝”。
御碑亭的前面是约15亩的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上有三座桥,左边比较低小的为瑶池桥也称平安桥,中间为平桥,据说以前只有皇帝可以走。右边为永寿桥,它代表的是健康长寿的意思。三座石桥都可以到达普济寺的大门。
当您来到寺前可能会奇怪:“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再看到天王殿的正面,殿中塑着一尊大腹便便、开口常笑、身穿金色袈裟的弥勒像。殿的两侧,分别有四尊气宇昂然、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的四大天王。后面是形象高大,威武严肃的韦驮菩萨,为护法神。
圆通宝殿为普济禅寺的正殿,宝殿前“圆通宝殿”匾额是宋宁宗嘉定七年,即公元1214年皇帝所赐的。从此,普陀山就被指定为世专供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镇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交通
公交车
普陀山由两条旅游专线车将大多数景点连接起来。这两条专线车每隔10~15分钟一班,运营至17:00止,17:00以后各类车辆陆续收工,游客应在此前返回住地。从码头到前寺4元,从百步沙到索道站8元
1号线:百步沙(普济寺)、百步阁、紫竹林、入三摩地、码头、海防新村、海鲜园、宝陀饭店、西天渡口(香会期及特殊节假日停驶)
2号线:百步沙(普济寺)、朝阳洞、大乘庵、法雨寺、飞沙岙、宝月庵、古佛洞、索道站
出租车
普陀山景点较分散,团体包车更划算,12座国产丰田面包车400-600元/天,20座国产丰田中巴车800-1000元/天,普陀山旅游淡旺季明显,淡季可议价
开放时间:06:30-22: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电话:0580-3191919;0580-6091431
门票:16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