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上海 > 上海 > 崇明区

2022年10月23日20:01 移动端

江南三民文化村崇明土布馆

崇明土布曾经是崇明的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遍及华东地区,远销东南亚国家。崇明土布有600多年历史,享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崇明土布馆多年来征集了大量当年的纺织工具及土布实物,着重介绍崇明土布的纺织技艺及崇明植棉、纺织上曾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以场景再现形式,展现了崇明土布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风采。 

因为崇明人研习了黄道婆的纺织技艺,抗倭英雄唐一岑夫人改良了纺织技艺,陈朝玉开垦了大量棉田,所以就造就了崇明土布的辉煌。崇明土布不仅拥有各地土布的优良属性,更有儿女情长的母爱情怀。所谓的“观新娘,看嫁妆”,说的就是崇明人在新娘婚嫁的一种民间习俗。崇明土布织造技艺多样,橱窗里就是按技艺分类来展示的二叶综、三页综、四页综、六页综、八页综、十二页综等。
对于崇明的土布的织造,崇明民间用“一朵棉花做到头”这样一句民谚来概括。“秋来吉贝远连云,茅屋家家纺织勤。”从棉花入秋时的收获采摘起,到织成布匹止,先后要经历:去籽、弹花、纺纱、伙纱、浆纱、筒纱、经纱、匀布、上机、嵌综、添筘、运梭、落机等这样的过程。在这几十道的工序中,除了弹花由男工担任外,其余的运作过程大体都由妇女来完成。成语所谓的男耕女织,大概由此而来。
在室外的芦棚“滚地龙”,也称环舍洞,单纯使用芦苇搭建。这里再现当年海门“田主”陈朝玉垦荒植棉的场景。这里您可以体验纺纱、织布的过程,还可以用这些珍贵的百年老布DIY一件作品珍藏。贴近土布,可以感受阳光的味道、泥土的气息,还有母爱的情怀!在上世纪初,崇明土布达到鼎盛时期,13万户60多万人口的崇明,有近10万台织布机。年产土布达250万匹,总长度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旧时崇明的文人还把星夜之际布机声此起彼伏地唱和当成瀛洲的八景之一,冠之以“玉宇机声”的美名。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三民文化村多次召开土布文化研讨会和田野考察座谈会。并通过多年的努力,征集了三万余匹土布,300余种花色品种,百余件纺织器具,对早期创建的崇明土布馆进行提升。丰富了展品内涵,拓展了展示手法,成立了土布创意工作室,扩大了展览空间和体量。提升为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崇明土布博物馆和土布创意产品展示馆。这一改进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崇明民间专家学者及纺织老艺人、老技师也参与进来,为崇明土布保护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崇明的土地种出的棉花,吐絮畅,纤维长,色泽好,用这样的棉花织布,其优良的质地特别受民间百姓的欢迎。芦菲花布、蚂蚁布、柳条布、秤星布、格子布、皮球花布、十字布、喜字布、百字布等等,“寻媳妇看织布花样”的说法也流传开来,崇明土布正是有了众多的花样,才能使它在各地众多的土布中脱颖而出,名满天下。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工业和先进纺织业的兴起,完全替代了土布的生产。辉煌了几百年的崇明土布,就这样逐渐湮没。在崇明土布馆重新把这段“逝去的美丽”展示出来了。

地址:上海市崇明区林风公路2201号

交通

1、自驾:从市区出发可从外环隧道或翔殷路隧道,经由五洲大道-G1501上海绕城高速,直达G40沪陕高速上海段(长江隧桥)至崇明。陈海公路-右转到蟠龙公路-左转到北沿公路-右转到林风公路-林风公路直行-到达江南三民文化村。

2、公共交通:

①申崇三线-汶水路站(地铁一线)经上海长江隧桥至崇明西门汽车站,到崇明南门汽车站转“南东线”到达“县良种场站”下车即达 “江南三民文化村”。

②申崇六线-巨峰路地铁站(地铁六线)经上海长江隧桥至崇明南门汽车站,到崇明南门汽车站转“南东线”到达“县良种场站”下车即达“江南三民文化村”。

开放时间:08:00-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电话:021-59649288;021-59649406

门票:60元

江南三民文化村景区相关景点

更多 > 上海同城好玩的景点

牧羊游 | 景点

牧羊游是一家在线旅游信息内容网站,提供全国及境外旅游景点信息及旅游攻略信息。

Copyright©2024, ahua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533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