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乐寺东半部的第二层,高8米,长宽约为44.4米,总面积为1971.36平方米,是正方形石台。四面正中辟有拱门,台上砌雉堞,俨若城池。拱门与门殿间有甫路相连,南北拱门为深龛,内悬挂有佛像画轴,东西拱门内左右有石级可登台顶,上建三间卷棚小亭,以防雨水,正西拱门正中嵌有乾隆御书的“舍卫现祥”石匾。 台顶四角和四面中间建有八座琉璃喇嘛塔,形状相同,色彩各异。塔自下而上分为基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宝盖、顶刹,但顶刹已经不存在了。塔分黄、白、青、紫、黑五色,即台四角的四座为黄色,正东为黑色,正西为紫色,正南为青色,正北为白色。其中五色代表藏传佛教“五行”。五色塔象征五色土,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八座塔分置在八个方位,做为释迦牟尼“八大成就”的功德塔,象征着清朝对四面八方进行长期稳固的统治。喇嘛塔肚上的图案,叫作“朗久旺丹”,意思是十种自在之权。将每一种自在缩写成一个字、把十个字写成一个梵文字母,填上各种颜色,成为美丽的装饰图案。于是,第二层石台,密宗称“八叶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