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杨开慧,想必您不会陌生。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不过她的一生只有短短29年。杨开慧是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19岁的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她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随之被害。
后来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 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关于杨开慧,周世钊曾在《踏莎行-瞻仰杨开慧烈士旧居感怀》作词赞美她:“皈依革命斗艰危,追随领袖趋步。心系恫瘝(tōngguān),身劳驰骛(wù),松摧玉碎无回顾。”
杨开慧故居建于清末年间,是一处土木结构的青瓦房。故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房舍为上、中、下三进,平行排列,前低后高,院内种有桂花村和女贞树。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在此诞生。1966年11月,故居经过维修后开放,并复原了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2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1983年这里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