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风景区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是人们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冠豸山山势的总体描绘,而“客家神山”、“生命神山”则是冠豸山在全世界客家人心中地位的写照。
冠豸山风景区位于福建西部的连城县县城东侧,有“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之称。 “豸”为古时灵兽,似羊而独角,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是平民百姓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是执法者标榜与警示的“图腾”,是统治者自警的座右铭。
旧时执法官之帽称“獬[xiè]豸冠”,表现了人们对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的期盼。豸的聪灵、刚强、公正、诚信让人们顶礼膜拜。冠豸山因此被称为“正义山”。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存于东山草堂内;还有乾隆年间的名士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景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主要有獬豸冠、石门湖、竹安寨、云霄岩、九龙湖等五大景区。它集“山、水、岩、洞、泉、寺、园”于一体,“雄、奇、幽、秀”诸特点于一身,处处彰显旖旎的山水风光和璀璨的客家文化。
冠豸山因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字径数尺、矢劲铁强的“冠豸”二字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