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坐西朝东,平面按“回”字型布局,由门厅、中庭、庑廊、钟鼓楼和享堂组成。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是诸葛氏族祭祖的场所。走进围墙,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祠堂只有偏门而没有正门呢?这里是有个讲究的。原来丞相祠堂地形里高外低呈“伏虎”形,在兴建该祠堂时,对面住着二户王姓人家,如果老虎张开大口,就意味着要吞王了,为了和睦相处就开二扇边门出入了,并用围墙围着头门,从而可以看出诸葛亮后裔的宽广胸襟。屋檐下的砖浮雕,分别为八仙的用具,也叫暗八仙,有吉祥之意,看到八仙,会使我们联想起诸葛祖先经营药业。云游四海,像八仙一样各显神通,为人民解除疾苦的情境。
中庭建在约一米高的台基上,脊高十米,翼角高翘,木构件上的雕刻十分细致。在以前,凡是诸葛氏族的子孙考中举人进士或升官,族中出现重大事情,都要在这里祭祀祖先和举行庆典仪式。据了解,在每年冬至,由族长大摆酒席宴请60岁以上的老人,祝他们健康长寿。60岁以下的子孙,每人来领2个大馒头,旅居外地的子孙也不远千里归来与家人团聚,因而热闹非凡。说起馒头,传说是诸葛亮南征回来,用馒头代替俘虏的人头祭祀泸水河神而做出来的,所以诸葛镇上的馒头远近闻名,参观游览后,亲不妨去街上买几只尝尝。再请看大厅中间的四根擎柱,分别用直径约50厘米的松树、柏树、桐树、椿树为材料。原来它们的谐音为“松柏同春”以示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之意。
廊沿用青石方柱,共44根,有防雨淋、防日晒、防腐蚀等作用,能使建筑物更加牢固。抬头看看上面的三架梁,梁上雕有“金狮抢球”,您是否能将上面的九只狮子全部找到。再请看栋梁上的九个鱼形太极图,原来先辈们从村落的布局到建筑结构、装饰都以九宫八卦图为前提,证明后裔们对武侯公崇敬之心,诸葛村现今聚居着4000多诸葛亮嫡传后裔,辈分最大的是47代,最小的是55代,建筑物的雕饰正隐含着九世同堂的寓意。四周檐柱上的牛腿雕刻非常精细,取材于“封神榜”和“隋唐演义”,每组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破四旧”,把祠堂当作粮仓,并将雕刻和牛腿用泥巴糊起来的,所以没有遭到破坏。
中庭的两边庑廊各七间,以前供奉着诸葛氏族十四个支派祖先的神位,如今塑着十四位先贤,他们为本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受到子孙们的瞻仰和纪念。这里还有南北并列的钟楼和鼓楼,以前凡重大祭祀活动和庆典,都要钟鼓齐鸣,以示庄重肃穆,亲有兴趣的话,不妨敲一敲,愿您旅途更加平安,万事如意。
享堂瞻仰家喻户晓、万世景仰的武侯公诸葛孔明,他羽扇纶巾,慈祥和蔼,正气凛然。双眼凝视远方,正在运筹帷幄,决战于千里之外,陪伴他戎马生涯的二位小将便是关羽的儿子关兴、张飞的儿子张苞,右侧的塑像是为捍卫绵竹而阵亡的儿子诸葛瞻,左侧是与父同时遇难的武侯公长孙诸葛尚,时年仅十九岁。
左边展厅展示的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来诸葛村参观考察时的留影,右边是诸葛氏族祭祖等民俗活动的图片展览。亲可以慢慢游览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