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也就是运用谋略来取的战争胜利,将军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战争为下下之策,在战争中我们不损失一兵一卒就能取得战争胜利,注重的是智谋取胜,孙子在本篇提出百战百胜并非战场上的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法的精髓所在。
大殿东侧墙上展示的是墨子救宋的故事,在春秋时期楚王想去攻打宋国,运用的是公输班造的云梯,当这个消息传到墨子的耳中时,他决定说服公输班,劝阻楚王。于是他从鲁国起程,路上穿破了三双鞋,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楚国,到了楚国之后,他用了自己的智慧劝阻了楚王攻打宋国。这就是不战而胜的例子。大殿中央的场景向您展示的是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的攻城场景,我们在这先看一下攻城器械,第一种攻城器械是云梯,也就相当于现在消防员用的消防梯,两个梯子折叠,可以便于上城墙,第二种抛石机,运用扛杆的原理,抛出石头50-100米的距离。第三种钩撞车,撞击敌人城门。在城门上面有一个帘子状的物体这叫火捽,当下面敌人进攻时,就把这火捽点着,斩断烧伤下面敌人用,您来看这也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子在本篇中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主要通过这个攻城场景,让游客联想到战争带来的惨烈情景,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当时冷兵器时代的这种“肉搏战”,形式是相当残酷,伤亡是相当惨重,因此孙子本篇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西侧展板上展示也是一些攻城器械的图片,冲车、巢车、轒輼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