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江苏景点 > 苏州景点 > 张家港市景点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有1.5亿年的历史,体重最重可达40公斤,体长最长可达1.5米。由于长江鲟目前已非常稀少,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十大濒临灭绝物种水生动物"之一。
海狮因它的面部长得像狮子而得名,分布北半球,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性情温和,多集群活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海上多为1头或十数头的小群。海狮视觉较差,但听觉和嗅觉灵敏。食物主要为底栖鱼类和头足类。雌兽每胎仅产1仔,幼仔出生时体长约100厘米,体重约20千克,3-5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以上。
扁嘴鳄又称鳄雀鳝,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00多磅,鳄雀鳝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环境中,偶尔进入河口或海滨等咸水区活动,单独生活,日行性,白天通常浮在水面上晒太阳,隆冬季节潜入深水区休眠。
虎皮鸭嘴鱼也叫虎鲶,吻大而扁平似圆锹,什么东西都吃,是标准的大食客。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体长70厘米至1米左右,是大型鲶鱼中最受喜爱的鱼种之一。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土地利用区:圩田是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江南地区的圩田大致滥觞于三国之际,迅速发展于两宋,全盛于明清,是我国江南人民在长期治田治水实践中创造的。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野猪,又称“山猪”分布范围极广,涵盖欧亚大陆。 野猪,又称“山猪”分布范围极广,涵盖欧亚大陆。世界各地除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均有分布。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榨油坊、酒坊:榨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木榨为典型的古代榨油装置,主要设备由碾盘、榨槽木和悬空的撞锤组成,设计巧妙、奇特,相传为鲁班设计。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织绣坊展示了织布、做布鞋、刺绣三项工艺。织布工艺起于商朝,历汉、唐、宋,后经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改革,织布技术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进一步提升,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共有压花、弹花、纺纱、化纱、浆纱等大小72道工序。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孔雀园:孔雀分为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蓝孔雀还有白孔雀和黑孔雀两个突变形态,平均一千只蓝孔雀中才能变异出一只白孔雀。黑孔雀低于千分之一,是集观赏、食用、保健于一身的养殖珍禽。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梅花鹿场:梅花鹿,偶蹄目鹿科鹿属,俗名花鹿,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篾匠铺: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古老而悠久。根据编织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两大类,制作工具主要有篾刀、小锯、小凿子、度篾齿,通常要经过选竹、放料、开竹劈篾、捡篾、煮篾、刮篾、编织、整合、油漆等一系列工序。
牧羊游 | 景点
牧羊游是一家在线旅游信息内容网站,提供全国及境外旅游景点信息及旅游攻略信息。
Copyright©2024, ahua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533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