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龙川风景区灵山庵,可以看到灵山庵三个大字镶钦在门楣上。当您走进庵堂时,一定要跨过门槛,因相传门槛代表菩萨的肩膀,以示对佛的尊重。这座在县志上记载438年历史的庵堂,在最早的石碑上刻有捐助者的姓名。可惜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后在2000年在旅游局、宗教局及航佳集团的倡议下重新修复。
整个庵堂分为三间二进,抬头可看见上方悬挂一匾额“了悟大乘”,即“感悟大乘佛教”。主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不同场合能以不同姿态出现,因为她有三十三变之身。后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即如来佛祖。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手下的八大金刚、十八罗汉、各路菩萨,个个都有千般变化。
庵堂规模虽然不大,但在明清两际时,香火确十分鼎盛。据史书记载,灵山庵最早并非庵堂,在宋朝时原为税务机构,而在明朝时则为兵部尚书胡宗宪小时习文练武的练场,后因一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觉得此处地势险峻,状如木鱼,宜佛不宜武。故于明嘉靖后期辟为庵堂。四时八节,皖浙两省等地烧香礼佛,还愿者不计其数。在这还流传着一些至今还被当地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则“胡雪岩子愿母还”的故事。
清光绪年间,湖里村的胡雪岩十多岁时,途经此地到杭州学生意,小胡雪岩在灵山庵休息时,曾对观音菩萨许下一个愿,若他日后能赚钱发财,出人头地,一定回来给菩萨重塑金身,辉煌庙宇。后来胡雪岩果然成了红顶商人官至二品。然而,可能因为忙,胡雪岩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也就没有还愿的机会,胡雪岩的母亲倒是记住这件事,于是,她就代儿子到灵山庵给观音菩萨还了愿。子愿母还,菩萨即不高兴,胡雪岩降临了厄运,一落千丈,终致破产抄家,一代红顶徽商巨贾,遭受了灭顶之灾。虽然这是一则传说,但可想而之那时的灵山庵的香火之盛了。